
公司股利是企業(yè)的股東按其投資額的大小從企業(yè)分得的利潤,是公司盈余在股東和公司之間的初次分配,恰當的股利分配政策既影響股東的切身利益,又關(guān)系到公司未來(lái)的生存和發(fā)展。本文選取上海轄區157家上市公司為樣本,以2007年報披露的股利支付預案為主要數據(未經(jīng)股東大會(huì )審議通過(guò)),研究分析轄區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方面的特點(diǎn)及存在問(wèn)題。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概述
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通常包括派發(fā)現金股利、送股票股利(即俗稱(chēng)的“送紅股”或“送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以及上述三種形式的不同組合。
現金股利是指公司以現金的形式向股東支付的股利,不增加公司股本,不改變每股凈資產(chǎn),是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最常見(jiàn)、最普遍的形式。
送紅股是指公司以發(fā)放股票的方式代替現金,按股東持有股份的比例向股東支付的股利。上市公司發(fā)放股票作為紅利,對公司而言,資產(chǎn)、負債和股東權益的總額不變,但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發(fā)生改變,留存收益轉化為股本,總股本增大,每股凈資產(chǎn)降低;對股東而言,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增加,但持股比例不變。
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是指公司將資本公積轉化為股本,對公司而言,資產(chǎn)、負債和股東權益的總額不變,但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發(fā)生改變,資本公積轉化為股本,總股本增大,每股凈資產(chǎn)降低;對股東而言,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增加,但持股比例不變。轉增股本與送紅股的本質(zhì)區別是,紅股來(lái)自公司的年度稅后利潤,只有在公司有盈余的情況下,才能向股東送紅股;而轉增股本來(lái)自于資本公積,不受公司本年度可分配利潤的限制,因此,轉增股本本質(zhì)上并不是對股東的分紅回報。
轄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基本情況及趨勢性特點(diǎn)
本文統計了轄區上市公司近三年的分紅情況,并結合全國上市公司的同期指標進(jìn)行了橫向比較。經(jīng)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上海轄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與全國上市公司整體情況類(lèi)似,近三年上海轄區股利分配各項指標的變化趨勢與全國上市公司基本一致,變化幅度略高于全國同期水平。因此,上海轄區的研究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主要存在以下基本情況和趨勢性特征:
股利分配意識有所增強,近三年實(shí)施股利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分配家數占比增長(cháng)趨勢與全國一致,高于全國同期水平。但2007年轄區仍有超過(guò)四成上市公司未推出股利分配預案。2007年年報顯示,我轄區157家上市公司中,93家公司擬進(jìn)行股利分配,占比59.24%,較前兩年小幅上升。剔除2007年9家虧損公司,仍有55家公司擬不進(jìn)行股利分配。
現金分配的絕對金額逐年增多,占凈利潤的比重卻逐年下降,與全國上市公司整體趨勢一致,派現額占凈利潤的比例高于全國同期水平,派現情況略好于全國整體水平。近三年,我轄區的派現總額占當年實(shí)現凈利潤的比重均低于50%,盡管2007年轄區上市公司披露的凈利潤和擬派現總額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股利支付率僅為30%。
現金分紅仍是股利分配的主流方式。派現公司占實(shí)施股利分配家數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但采用派發(fā)現金方式的比例卻逐年下降,采用送紅股或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方式逐漸增多,與全國整體變化趨勢一致。另外,轄區近兩年采用派現方式的比重均低于全國同期水平。
采用送紅股方式的數量和占比均有所增加,與全國整體趨勢一致,且近三年送紅股公司占比均超過(guò)全國同期水平。2007年,我轄區有20家上市公司采用了單一或混合送紅股的方式,家數占比首次超過(guò)20%,送紅股的方式越來(lái)越受到青睞。
采用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式實(shí)現分配的公司家數和占比也有所增加。盡管2006年采用轉增方式的比重略低于2005年,但2007年較前兩年有較大比例提高,與全國整體變化趨勢一致。但近三年轄區采用轉增方式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國同期水平。
上述股利分配情況和趨勢性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股權分置改革后,全流通市場(chǎng)環(huán)境下,同股同權,股東利益的一致性提高了上市公司進(jìn)行股利分配的積極性和主動(dòng)性,同時(shí),再融資的重新開(kāi)閘和市值管理重要性的提高增加了非現金分紅分配方式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上海轄區國資控股公司占比較高,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政策相對穩定,使得轄區多數分配指標略好于全國同期水平。
轄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結構性特點(diǎn)
轄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結構性特點(diǎn)。2007年上海轄區共有157家上市公司,從控股情況看,市國資73家、央企35家、異地國資4家、本地民企20家、異地民企18家、外資控股7家。通過(guò)統計可以看出,上海轄區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方面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特點(diǎn):一是央企和市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實(shí)施股利分配的比重較高(均超過(guò)50%),本地民企控股的公司股利分配比重最高,達到75%,而異地控股公司的分配比例相對較低,18家異地民企控股公司僅3家推出了分配預案;二是央企控股公司在派現家數和金額方面均達到較高比重,占轄區總數22%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貢獻了64.22%的派現額;三是民營(yíng)企業(yè)更傾向于采用送轉股的分配方式,15家擬實(shí)施分配的本地民企中有13家推出送轉股方案,3家異地分配民企中2家采用了轉增股本方式;四是外資控股公司派現最為大方,3家推出股利分配方案的公司全部采用派發(fā)現金的方式,且派現額占當年實(shí)現凈利潤的比重超過(guò)50%,而異地民企在派現公司家數和金額的比重均最低。
在73家市國資控股公司中,有14家區國資直接授權管理的上市公司。根據2007年年報披露情況,區國資上市公司呈現出以下特點(diǎn):一是14家區國資上市公司中,有9家擬實(shí)施股利分配,分配率達64.29%,有7家擬實(shí)施現金分配,占分配公司數的77.78%,均低于市國資控股公司的整體水平;二是14家公司2007年實(shí)現凈利潤203,157.16萬(wàn)元,派現總額67,357.15萬(wàn)元,派現額占比33.16%,高于市國資控股公司26.43%的整體水平;三是各區屬?lài)Y上市公司差別較大。
股利支付的集中化趨勢明顯。通過(guò)分析近三年轄區上市公司派現金額前十名的公司情況,我們發(fā)現,派現前10%的公司支付的股利占股利總額的比重較高,呈現出集中化趨勢。2005、2006、2007三年中,派現排名前十名的上市公司貢獻的股利金額占轄區總派現額的比重均超過(guò)70%,2007年更達到近80%。

![]() |
更多>> |
|
- [個(gè)唱]范范個(gè)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huì )比試拳腳
- [娛樂(lè )]庾澄慶說(shuō)沒(méi)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yǔ)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diǎn)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