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莞七月二十八日電 題:“小香港”客家山歌韻味新
中新社記者 李映民
廣東東莞市樟木頭鎮因吸引香港等地外來(lái)投資較多而有“小香港”之稱(chēng),記者從民間藝人了解到,該鎮客家山歌創(chuàng )作隊正嘗試利用已有千年歷史的客家山歌素材,創(chuàng )作具有客家特色的通俗歌曲和藝術(shù)歌曲,從而讓客家山歌更具時(shí)代氣息、更易在民眾間流行。
“樟木頭我的好家鄉,南連香港太平洋,四面青山團團轉,石馬河水水流長(cháng)……”
這首“樟木頭我的好家鄉”是今年五十七歲的樟木頭鎮客家人蔡容安新創(chuàng )作的一首“現代版客家山歌”!
蔡容安告訴記者,小的時(shí)候,經(jīng)常聽(tīng)男男女女在耕田時(shí)唱客家山歌。他介紹,在他那個(gè)年代,客家山歌非常的流行,唱的一般是四句版和五句版客家山歌。
時(shí)代變了,客家山歌也要有所創(chuàng )新,蔡容安表示,對客家山歌的繼承和創(chuàng )新發(fā)展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保留原生態(tài),二是創(chuàng )新原生態(tài)。
蔡容安認為,客家山歌過(guò)去兩種唱腔,實(shí)際上是很優(yōu)美,很抒情的,應該肯定這兩種唱腔是廣大客家人智慧的結晶,很寶貴的,不能忘,但現在是新社會(huì ),新形勢,年輕一代要求更高,我們只局限于唱兩種唱腔的歌是不夠的。
而今,樟木頭鎮的客家山歌不僅在內容上增加了現代氣息,在曲調方面也進(jìn)行了大膽嘗試,目的之一是緊跟潮流,讓年輕一代容易接受,愿意傳承,唱出新韻味。
對于客家山歌的創(chuàng )新,蔡容安認為,要增加唱腔,表演形式要豐富,有說(shuō)、有唱,歌舞結合,同時(shí)要培養一些新人。只有讓年輕人喜歡聽(tīng),喜歡唱,才能代代把客家山歌發(fā)揚下去,所以要不斷去創(chuàng )新。
相對于“古老”唱法的客家山歌,年輕一代更傾向于現代版的唱法,更愿意接受和傳唱現代化的客家山歌。
據了解,樟木頭鎮專(zhuān)門(mén)從事客家山歌創(chuàng )作的不到二十人。藝人們希望將歷史和現代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保留客家山歌元素的同時(shí)將客家山歌現代化,潮流化。(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