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露紫
這匹純紫色的戰馬在畫(huà)面上前胸中箭。牽著(zhù)戰馬正在拔箭的人叫丘行恭。公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yáng)決戰。年少氣盛的李世民被敵人團團包圍。正酣戰間,“颯露紫”胸前中箭,這時(shí)丘行恭趕來(lái)營(yíng)救。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唐太宗特意下令把丘行恭與這匹戰馬刻在一起。
唐太宗題贊: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折:害怕、懼怕的意思)三川,威凌八陣。
青 騅
一匹蒼白色戰馬,李世民與竇建德作戰時(shí)的坐騎。當時(shí),唐軍扼守虎牢關(guān),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饑餓疲倦之機,下令全面反攻,一舉擒獲竇建德。石刻中的青騅作奔馳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沖鋒時(shí)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后部,由此可見(jiàn)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題贊:足輕電影,神發(fā)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特勒驃
此馬毛色黃里透白,故稱(chēng)“驃”,“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chēng),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贈。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疤乩镇姟痹谶@一戰役中載著(zhù)李世民勇猛沖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gè)硬仗,建立了功績(jì)。
唐太宗題贊: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拳毛騧
拳毛騧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領(lǐng)唐軍與劉黑闥(音‘踏’)在今河北曲周一帶作戰。唐軍先阻塞洺水(即漳河)上游,誘劉黑闥渡河。正當劉軍主力渡河時(shí),唐軍從上游決壩。唐軍趁機掩殺,奪得勝利。
唐太宗題贊:月精按轡(音‘配’),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急),氛埃廓清。
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語(yǔ)“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lái)自波斯的紅馬,也是李世民在洛陽(yáng)、虎牢關(guān)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shí)的坐騎。石刻上的駿馬凌空飛奔,身上中了五箭。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傷亡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yè)。
唐太宗題贊:浬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漢聘足,青旌凱歸。
白蹄烏
白蹄烏是有四只白蹄的純黑色戰馬。公元618年,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與唐軍爭奪關(guān)中。相峙兩月之后,李世民親率主力直搗敵后,使薛軍陣容大亂潰退。李世民催動(dòng)白蹄烏猛追,一晝夜奔馳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唐太宗題贊:倚天長(cháng)劍,追風(fēng)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記者 王保國 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