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5日電 題:夏日,上海世博園“竹天竹地”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夏日,漫步在炎熱的上海世博園區內,可以看到“竹子穹頂”、“竹子餐廳”、“竹子花店”、“竹立方”、“竹林”、“竹屋”、“竹墻”等等,可謂“竹天竹地”!巴嬷裨旃P記本,去竹子餐廳吃飯”,成了許多年青游客的新選擇。
而雨中在世博園里賞竹,也別有一番情趣。連日的大雨,好像給園區的竹子建筑涂了一層綠色的油彩,憑添了一層翠綠。雨點(diǎn)敲打在片片竹葉上,青翠欲滴,清音入耳,在炎熱的夏季也給游客帶來(lái)了難得的清涼。
中國大文豪蘇東坡“寧可食無(wú)肉,不可居無(wú)竹”的理念,在本屆上海世博會(huì )上得到體現,世博園共有12處場(chǎng)館使用竹藤作為建筑材料,展現了純天然低碳建材的魅力。
浙江館設計就恰似“竹立方”,翠竹環(huán)抱。素有“中國竹鄉”之稱(chēng)的安吉,由9盞竹筍燈、一盞龍頭燈、一盞龍尾燈組成的竹葉龍,將游客帶進(jìn)“竹!。寧波滕頭村案例館是唯一一個(gè)鄉村館,屋邊繞竹,護欄也由竹子搭建而成,充分展現著(zhù)鄉村之美。四川館內的地面鋪裝材料,采用了環(huán)保性能優(yōu)良的升達竹地板。
“竹屋”展示了可持續住宅的高新技術(shù)。位于歐洲片區的“德中同行之家”展館,是獨一無(wú)二的一座由透明薄膜覆蓋的全竹建筑,96根8米高的巨龍竹撐起,把中國濃郁的竹文化演繹得出神入化。在浦西園區,入選上海世博會(huì )城市最佳實(shí)踐區馬德里案例,由一座“竹屋”和一棵“空氣樹(shù)”組成,設計師使用成本低廉的竹子,制成可推拉折疊的竹百葉板,將房子包裹了起來(lái)。
“竹墻”能感覺(jué)城市的“穿堂之風(fēng)”。美洲展區的秘魯館外墻,用可再生利用的竹子橫豎編織成一個(gè)個(gè)方框,裝飾也由厚實(shí)的竹條橫豎交織成了一面“竹墻”,光線(xiàn)在稀疏的透窗中通過(guò)。越南館波浪形的竹子場(chǎng)館外,宛如一道“竹河之墻”,游客倘徉在緩緩流淌的竹河之中,盡享受清靜寧謐和清涼。
竹子建筑展現綠色生活美好未來(lái)。亞洲廣場(chǎng)上撐起了一頂頂“竹傘”;印度館穹頂用了約40噸500多根竹子,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竹制建筑;挪威館的“智慧森林”用于鑲嵌雕刻裝飾的全是竹子;印尼館用層疊的竹竿來(lái)裝飾,營(yíng)造了庭院休憩園區,用竹子制作成花盆,用近100噸竹子打造了一個(gè)“會(huì )呼吸”的展館,所有的百葉窗都用竹子制成,在幽幽竹林中聽(tīng)音樂(lè ),美妙極了。
世博園內,竹聲雅韻,不絕于耳。北京良宵竹樂(lè )團給游客帶來(lái)了新型竹樂(lè )器表演,“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在世博園展區展示水鄉翠竹搖曳、手編竹,上海民間藝人表演“竹筆逆鋒倒書(shū)”,就連世博園的清潔工掃地用的也是半人多高的竹掃把。(完)
![]() |
【編輯:唐偉杰】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