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 唐貞觀(guān)元年(626),唐太宗李世民撫佑四海,居安思危。二月初二,夢(mèng)中見(jiàn)綿山龍頭寺現一神龍,目望歡呼雀鼠谷大戰勝利的眾百姓將士,不斷頷首。李世民不解其意。忽一老者飄然而至,言道:“神龍顯現,主大吉。龍頭高抬,國運昌盛。神龍護國,吏清民安。即日登高,步步遷升。民食甘味,飲圣澤。繁榮盛世!毖援呁堬w升。太宗醒,回味夢(mèng)境,御筆詔告天下:二月初二為龍頭節,百姓此日沐浴凈發(fā),食護鱗餅,登高至龍頭寺,并于高處食麻糖,飲龍涎圣水泡菊花茶。取老者言中之意。之后,唐室數位帝王上綿山登上綿山龍脊嶺回顧此俗。從此二月初二婦女不動(dòng)針線(xiàn)之俗流傳至今。
介之推母子塑像塑像高9.9米,寓意1999年落成。該像造型古樸典雅,形象逼真,生動(dòng)地再現了介之推母子的氣質(zhì)和神韻,是綿山的標志,也是介休的標志,在108國道上遙望可見(jiàn)。
龍脊亭 這條山脈宛如一條巨條,蜿蜒曲折,直伸綿山深處。山峰連接猶如龍脊高高聳起,因亭建于其上,故名龍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