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2月2日電 1979年2月1日,伊朗宗教領(lǐng)袖霍梅尼從巴黎返回伊朗;之后不久的2月11日,霍梅尼就執掌了伊朗大權,這一天被定為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日"。此前的1月16日,伊朗國王巴列維逃亡國外;4月12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斯蘭共和國。在伊朗革命30周年之際,德國之聲記者就歷史背景作一回顧。
伊朗伊斯蘭革命在1979年初發(fā)展到最高潮,但它的起因卻可以追溯到1953年,而且它的影響也持續了許多年。1953年,將石油企業(yè)國有化的民選總理莫薩德赫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陰謀下被軍隊推翻,使當時(shí)流亡羅馬的伊朗國王巴列維返回伊朗成為可能。
之后,共和派,左派及穆斯林保守派反對黨與國王的矛盾越來(lái)越尖銳。巴列維國王動(dòng)用秘密警察鎮壓迫害反對黨。同時(shí),由于巴列維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上的臺,所以對美國的依附性越來(lái)越強。伊朗成為巴格達條約國的領(lǐng)袖,其軍隊也配備了美國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
六十年代,在美國的敦促下,巴列維國王進(jìn)行了旨在縮小貧富差距的"白色革命"。他下令進(jìn)行土地改革,推行廣泛的教育計劃,并為婦女爭取更多的權利。但這一切來(lái)得也許太遲了。反對巴列維的呼聲越來(lái)越高。反對派不滿(mǎn)意巴列維國王依附美國的做法,也反對其政教分離的政策。
許多持不同政見(jiàn)者或遭逮捕,槍斃,或被驅逐出國;裘纺岙敃r(shí)就是因為批評巴列維的白色革命違反伊斯蘭法規而被驅逐出境的。1964年,霍梅尼被遣送到土耳其,稍晚他又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他在巴黎找到了庇護所。而在伊朗,不同的政治及宗教組織都在極力進(jìn)行著(zhù)反對巴列維國王的宣傳活動(dòng)。被偷運入境的霍梅尼煽動(dòng)推翻巴列維統治的錄音帶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978年初,巴列維政權開(kāi)始組織對霍梅尼的反擊,把他描繪成一個(gè)外國間諜和野心家。這引發(fā)了伊朗國內的示威浪潮。警察與示威者,特別是霍梅尼的追隨者不斷發(fā)生暴力沖突,造成幾百人的死亡。1978年阿巴丹電影院的一起縱火案奪去了477人的生命。全國的示威抗議活動(dòng)愈演愈烈。九月初,巴列維國王在許多城市下了戒嚴令。而在首都德黑蘭,軍隊向示威群眾開(kāi)槍?zhuān)斐裳韧罋K案。
巴列維國王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而這時(shí)美國也拋棄了這位當初的盟友。華盛頓沒(méi)有象1953年那樣幫助巴列維。1978年11月,軍隊接管了政權。巴列維國王1979年1月任命巴克提雅爾為伊朗總理,企圖挽回頹勢。幾天之后,巴列維逃離伊朗。巴克提雅爾2月5日提出辭呈并流亡國外。幾年后,他在巴黎被謀殺。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shù)俊鎭?/font>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