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31日電 “大和”號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戰列艦,曾號稱(chēng)“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1945年4月,該艦被美軍擊沉,距今已64年。
據日本共同社31日報道,“大和”號的母港所在地日本廣島縣吳市計劃將“大和”號的主炮等部分船體打撈出海,此前該市曾通過(guò)兩次潛水調查打撈起了“大和”號上所載的喇叭、餐具等近百件物品。
報道稱(chēng),提出設想的吳市商工會(huì )議所希望通過(guò)這樣的方式告訴后人戰爭的悲慘,并同時(shí)借此促進(jìn)當地經(jīng)濟發(fā)展。
“大和”號于1941年在原吳海軍工廠(chǎng)建成,標準排水量6.5萬(wàn)噸,全長(cháng)263米。1945年4月在鹿兒島坊之岬以西約200公里處被美國海軍擊沉,所在海域水深350米,當時(shí)船上的約3千名船員也一同沉海。
報道還稱(chēng),由于整船打撈尚難籌措到足夠資金,此次的對象僅為“大和”號上標志性的主炮塔(每座重2780噸)及船的前部。
在2005年,日本人還曾為拍攝大制作電影《男人的“大和”》而按原型復制了“大和”號,并引起廣泛爭議。
自上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躋身于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開(kāi)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并在1937年確定首先建造兩艘“大和”型戰列艦,其中就包括“大和”號。其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mǎn)載排水量73000噸,大口徑主、副炮20余門(mén),航速27節,裝甲厚、防護能力強,號稱(chēng)同時(shí)命中兩條魚(yú)雷或數枚重磅航彈也不致影響戰斗。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shù)俊鎭?/font>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