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中國音樂(lè )著(zhù)作權協(xié)會(huì )(以下簡(jiǎn)稱(chēng)“中音協(xié)”)向卡拉OK、商場(chǎng)、賓館等公共場(chǎng)所收取音樂(lè )版權費之后,最近中音協(xié)又決定要向殯儀館收取《哀樂(lè )》的音樂(lè )版權費。(12月5日《現代快報》)
播放《哀樂(lè )》要收取版權費,不僅令人驚訝,而且令人難以理解!栋(lè )》是由當代音樂(lè )家和指揮家羅浪創(chuàng )作的,這個(gè)曲子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張家口悼念陣亡烈士的典禮上;1949年在天安門(mén)廣場(chǎng)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中央批準正式作為國家葬禮樂(lè )曲。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樂(lè )》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
《哀樂(lè )》作為悼念故去之人的葬禮樂(lè )曲,至今在中國的各殯儀館已經(jīng)播放了幾十年。應該說(shuō),《哀樂(lè )》對增加悼念儀式的凝重氣氛、撫慰逝者家屬心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之情等方面做出了特殊貢獻。數十年來(lái),《哀樂(lè )》作為送別故去之人的樂(lè )曲,也已經(jīng)成為“約定俗成”的重要音樂(lè )。
據悉,如果要按照50年的使用情況,《哀樂(lè )》的作者將收版權費達上千萬(wàn)元。那么,《哀樂(lè )》究竟該不該收費?以筆者之見(jiàn),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故去時(shí)播放《哀樂(lè )》是對逝者的懷念,也是一種對生者的心靈撫慰。從版權意識上講,對任何音樂(lè )作品的使用都該在收費之列,但如果考慮到《哀樂(lè )》的應用場(chǎng)合及所產(chǎn)生的社會(huì )影響,還是不收為好。
其實(shí),未必所有的音樂(lè )都可以明碼標價(jià),所謂“版權費”也應區別對待。不然,連《哀樂(lè )》這樣的“公共音樂(lè )”都要明碼標價(jià)收費了,恐怕有損于公序良俗。況且,《哀樂(lè )》作為精神寄托和對逝者的懷念,并不同于卡拉OK歌廳、商場(chǎng)、演出等純商業(yè)、娛樂(lè )活動(dòng),播放《哀樂(lè )》收費,別說(shuō)殯儀館負責人想不通,即便是送別故去之人的家屬也會(huì )想不通。
解決《哀樂(lè )》版權費之爭的最好辦法,是不妨由中音協(xié)征得曲作者的同意,將《哀樂(lè )》納入公益性音樂(lè )。作為公益性音樂(lè ),是在送別故去之人這種特定、特殊的場(chǎng)合下使用的,伴隨故去之人,送上一段免費的《哀樂(lè )》,不僅能體現出對逝者的尊重,也更能體現出我們的社會(huì )所表達出的人文關(guān)懷。
□舒心萍(北京 職員)
![]() |
更多>> |
|
- [個(gè)唱]范范個(gè)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huì )比試拳腳
- [娛樂(lè )]庾澄慶說(shuō)沒(méi)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yǔ)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diǎn)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