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新華社、《人民法院報》2008年公開(kāi)報道被判刑的處級(含副處級)及以上的100個(gè)涉案黨政官員和國有企業(yè)高管為樣本,研究貪官年齡同腐敗之關(guān)系,結果是:2008年貪官平均年齡為50.8歲,6成集中在46到60歲。(2月22日《法制晚報》)
其實(shí),這樣的研究沒(méi)什么意義,也不能給我們什么啟發(fā),是走上了反腐敗的岔道。
首先,那些研究得出的“成果”我們閉著(zhù)眼睛也可以推論出來(lái)。如,2008年的貪官比2007年更“年輕”了。因為我們整個(gè)干部隊伍的年齡都在降低,貪官的平均年齡當然也相應降低。說(shuō)2008年“處局級干部犯罪仍然高發(fā)”的結論也是錯的,因為斷言“高發(fā)”不能只看絕對數,而應該看相對數,這就要拿發(fā)案數與干部基數相比較。
其次,官員腐敗與年齡沒(méi)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只與權力有關(guān),或者說(shuō)得更準確一點(diǎn),只與他們的權力不受監督有關(guān)。拿這把鑰匙就能打開(kāi)問(wèn)題的大門(mén)。為什么40歲以下的8個(gè)涉案官員全是處級?因為在基層,30到40歲最多只能做到處級……如果我們不抓住權力這個(gè)牛鼻子,解釋問(wèn)題甚至會(huì )自相矛盾。說(shuō)年輕貪官是“因為年輕膽子比較大,抵御誘惑的免疫能力也比較差”;那為什么年老的官員又發(fā)生“五九現象”?應該說(shuō),當權力不受監督時(shí),發(fā)生腐敗是絕對的,不管他是什么年齡。
話(huà)又說(shuō)回來(lái),即使我們發(fā)現了官員腐敗和年齡真的有規律,我們的辦法還是要回到強化對權力的監督上,而不能針對不同年齡出臺監督措施。(殷國安)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shù)俊鎭?/font>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