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31日電 臺灣《聯(lián)合報》31日刊文說(shuō),馬英九日前“出訪(fǎng)”中美洲,最令人寬心的,是人們不必再猜測其行囊中暗藏多少美鈔,或在海外做出什么密室交易,告別了“支票簿外交”。
文章摘錄如下:
馬“總統”這次出訪(fǎng),除了“酷酷嫂”(注:指馬英九夫人)的舞姿驚奇,最令人寬心的,是人們不必再猜測行囊中暗藏多少美鈔,或在海外做出什么連“國會(huì )”都難一窺究竟的密室交易。
老實(shí)說(shuō),自從陳水扁把“烽火外交”炒成了走秀,甚至以“迷航”來(lái)對抗華府,馬英九出訪(fǎng)就注定只宜平淡,玩不出更驚悚的把戲。但如果了解“外交”不只是“看熱鬧”,人們倒可慶幸終能返璞歸真,不必每次敲鑼打鼓,帶著(zhù)支票簿一路簽發(fā),都只是為了浮華的競賽,或借機將內部政治問(wèn)題出口再轉內銷(xiāo)。
“外交休兵”的好處,從此行看到了一點(diǎn)端倪。兩岸不再你挖我墻角、我揭你屋瓦,免于輪流成為丑陋“金錢(qián)外交”的禍首與人質(zhì)。龐大的“機密外交”預算常是藏污納垢的淵藪,成為貪腐官員、投機掮客爭食的肥肉;對臺灣而言,免除無(wú)謂的勒索后,對外援助可用于更積極有益的公眾用途,這是回歸正道的大轉捩。
光看“巴新案”,臺灣白白付出十億元新臺幣,卻連騙子的面貌都沒(méi)搞清楚;主政者自以為高深莫測,結果卻輸到脫褲。二十年來(lái),臺灣的“金錢(qián)外交”聲名狼藉,銀元徒然肥了“邦交國”少數高官倒也罷了,往往還助長(cháng)“友邦”貪腐發(fā)展,使臺灣的海外援助留下金錢(qián)毒害之惡名。臺灣不再充闊裝大爺,也才有助于更健康、更建設性的對外活動(dòng)開(kāi)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