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祭祀人員向祭壇獻上獻貢品。當日,來(lái)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人在浙江省紹興市的大禹陵舉行2008年公祭大禹陵儀式。祭祀活動(dòng)共分為入場(chǎng)、祭祀典禮前、祭祀典禮和謁陵四大程序。公祭大禹陵屬?lài)壹壏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2007年被列為“國祭”。 中新社發(fā) 袁云 攝

當日,來(lái)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人在浙江省紹興市的大禹陵舉行2008年公祭大禹陵儀式。 中新社發(fā) 袁云 攝
|
中新網(wǎng)紹興4月20日電(記者 童靜宜)稽山蒼蒼,鑒水泱泱,祭旗獵獵,頌樂(lè )悠揚。今天上午,來(lái)自世界各地的華人代表和社會(huì )各界代表以及港澳臺同胞約二千余人,在浙江紹興大禹陵廣場(chǎng)隆重舉行二00八年公祭大禹陵典禮。
上午九點(diǎn)五十分,全場(chǎng)肅立雅靜九秒鐘后,祭典開(kāi)始。主祭人在禮生的引導下,登上大禹陵廣場(chǎng)中央的站臺肅立。此時(shí),鳴銃九響,寓意禹平洪水、定九州。禮生們向先祖獻上三牲、五谷,海內外華人代表作為參祭人先后敬香,表達后人對先祖的尊崇。
鼓聲齊鳴,表達全國三十四個(gè)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對先賢的緬懷;撞鐘十三響,表達十三億炎黃子孫對先祖的綿綿追思。
紹興市委書(shū)記、市長(cháng)張金如作為主祭人之一恭讀祭文。祭文熱情歌頌了大禹“平治洪水,寧濟生民”、“地平天成,海宇一統”的歷史功績(jì),頌揚了古越大地“民生阜康,四海升平”、“創(chuàng )新分展,偉業(yè)在望”的盛世景象,表達了“昭穆獻舞,深謝神恩”、“同懷禹德,共存馨香”的美好祝愿。
致祭文畢,全體參祭人面向大禹陵三鞠躬致敬。隨后,少男少女們唱起了古樸厚重的《大禹頌》,跳起粗獷豪放的祭舞,贊美大禹澤被萬(wàn)世的豐功偉績(jì)和臣服萬(wàn)民的道德操守。祭典結束后,全體參祭人員來(lái)到大禹陵享殿前,敬獻花藍,鞠躬謁陵,表達由衷敬意。
在祭祀現場(chǎng),作為海外華人參祭人代表的臺灣東吳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曾祥鐸心情激動(dòng),“二千多年以后我們世界各地的華人代表能夠聚在一起,用同一種語(yǔ)言祭祀共同的祖先,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景象”。曾教授說(shuō),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是“中華立國之祖”,公祭大禹陵是海內外華人共同傳承中華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一種有效手段。
據悉,一九九五年,浙江省政府和紹興市政府聯(lián)合舉行了首次公祭大禹陵典禮,這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后期停祭大禹陵后的第一祭。此后,當地政府采取公祭與民祭相結合的方式,每年舉行祭祀活動(dòng)。二00六年,祭祀大禹陵典禮和祭祀黃帝陵典禮一起被國務(wù)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北祭黃帝陵,南祭大禹陵”成為現在華夏后代祭祀祖先的傳統方式。(完)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