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建議:預防秋燥綜合癥要滅“內火”
2008年09月22日 15:15 來(lái)源:太原日報
發(fā)表評論

近來(lái),很多市民明顯感覺(jué)口干鼻燥嘴角爛,體表似乎隨處都會(huì )冒出小“火山”。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的董衛教授就此介紹說(shuō),這種秋日干燥綜合癥與人體內火有關(guān),需要外抗病毒,內清火熱。
他說(shuō),晴朗的秋季會(huì )比其他季節代謝掉人體內更多水分,因此這時(shí)人們很容易患上干燥綜合征。當干燥引起的種種身體不適出現時(shí),人們往往認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多喝水,以此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其實(shí),防治“秋燥”單純補水是不夠的,還要清“內火”。他說(shuō),人體秋燥現象的致病因早在夏季就開(kāi)始了。夏天氣候炎熱,容易導致人體內部陰陽(yáng)失衡,出現內熱火毒,這使進(jìn)入秋季后人們的“燥癥”一觸即發(fā)。所以,防治“秋燥”,在多喝水的同時(shí),還需要用清熱、養陰、潤燥的方式來(lái)應對。
董教授建議,預防秋燥綜合癥,可適當吃些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獼猴桃、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等。有口唇干裂現象的,還可多吃些胡蘿卜,補充體內必需的維生素B,加快愈合。另外,保證充足睡眠和樂(lè )觀(guān)的情緒,也能減輕人們對秋燥的不適之感。(閻軼潔)
【編輯:朱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