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援引香港《鏡報》月刊報道稱(chēng),大陸大型反潛巡邏機“高新6號”已研制成功,擁有“與美國等量齊觀(guān)”的反潛利器,而這種巡邏機可監控第二島鏈。
據臺北“中央社”報道,“高新6號”的問(wèn)世,說(shuō)明經(jīng)過(guò)16年研發(fā),大陸發(fā)展的六大高新戰機,已全部研制成功。
報道稱(chēng),“高新6號”的平臺雖由運—8運輸機改裝,但相當優(yōu)秀,因為它原本是為高技術(shù)預警機“空警—200”,也就是“高新5號”而設計。
與美國P—3C反潛巡邏機相比,“高新6號”具有以下六大特點(diǎn):
一、“高新6號”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都與P—3C相當,僅最大航程不如P—3C。
二、“高新6號”采用先進(jìn)的大后掠角6葉渦槳引擎,功率達5200匹馬力,具備航速快、省油、穩定的特點(diǎn),且可在野戰機場(chǎng)起飛。
三、“高新6號”裝有大陸自制的自衛預警系統及空對空導彈,自衛能力和P—3C相當。
四、“高新6號”機首下方設有大型雷達罩,配置可360度環(huán)視海面的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P—3C在相同的位置只安裝照相機,探測距離和范圍不及“高新6號”。
五、“高新6號”的顯著(zhù)特征是尾部頗長(cháng)的“磁異探測儀”,明顯比P—3C長(cháng)不少,證明探測能力更強。
六、“高新6號”可攜帶100枚聲吶浮標,可部署成更大范圍的聲吶網(wǎng),大幅提高探測潛艇的能力和精度。相較之下,P—3C僅能裝備48枚聲吶浮標。
報道認為,綜合上述特征,“高新6號”在平臺設計、電子設備、偵察手段及現代化程度,均高于P—3C。
此外,“高新6號”可搭載超過(guò)10名乘員,包括駕駛員、雷達員、聲吶員、搜潛員,以及技術(shù)分析、聲吶吊放、武器操縱等人員,形成集偵察、分析、攻擊于一身的反潛體系。
“高新6號”的研制成功,可在20年內使大陸的反潛技術(shù)領(lǐng)先周邊國家和地區,其監控范圍可覆蓋至第二島鏈。據稱(chēng),“高新6號”的計劃制造數量達100架。
報道還指出,大陸研制的高新戰機從1至6號,各有用途,包括預警、反潛、偵察及導引導彈。在反潛方面,“高新6號”屬最先進(jìn)機種。(參考消息網(wǎng))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