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3月11日電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fā),大批臺灣青年被日本軍隊征召到南洋戰場(chǎng)擔任看管盟軍俘虜的監視員,日本投降后他們反變成戰俘,不是被判刑就是送上絞刑臺?戮靶钱斈旰推渌_籍監視員被軍法庭判處死刑,罪名是“處決戰俘”。在日籍軍曹杉田鶴雄承認“臺籍監視員是奉命行事”后他逃過(guò)一死。年近九旬的他向媒體轉述了當年的經(jīng)歷和心境。
據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87歲的他,每次回憶60多年前的往事時(shí)仍雙手顫抖:“造孽啊,我從沒(méi)想到這輩子會(huì )開(kāi)槍殺人”,但站在后面的軍曹一手拿刀、一手拿槍?zhuān)謬槨霸俨婚_(kāi)槍?zhuān)B你們都殺”,“我除了閉上眼睛扣扳機,又能怎樣…”
太平洋戰爭日本俘虜有不少是盟軍,因需要人看守,大量征調臺灣和韓國的殖民地青年擔任戰俘監視員,臺灣的監視員派到菲律賓及婆羅洲、沙勞越。
柯景星當年只有17歲,日人要求臺籍監視員要取日本名,他的日名叫河村星輝,派到沙勞越首府古晉的戰俘營(yíng)看守3000多名戰俘,有英軍、澳洲士兵和少數印度人。
柯景星說(shuō),初期俘虜種菜養豬自給自足;到了戰爭末期,盟軍大規模轟炸,物資運輸遭封鎖,配糧少,監視員和俘虜常餓肚子,加上瘧疾,不少戰俘病死。監視員要監督俘虜修筑機場(chǎng)、伐木開(kāi)路,若有戰俘偷跑,監視員會(huì )受到嚴厲處罰。
日軍戰敗后,柯景星等十多名監視員在日籍軍曹杉田鶴雄帶領(lǐng)下,押送46名戰俘到婆羅乃,杉田鶴雄逼他們處決戰俘,他鼓起勇氣說(shuō)“國際公約不能虐殺戰俘”,但杉田鶴雄拿刀、槍恐嚇“不處決戰俘,連你們都殺”,他們只得被迫開(kāi)槍。
他說(shuō),當初兩千多名俘虜,在移送過(guò)程中死亡,日軍聲稱(chēng)是病死,但事后查出全都是遭處決。戰后大審,柯景星逃過(guò)一死,但仍有7名監視員被判絞首。
柯景星說(shuō),被判刑的臺籍戰犯至少有173人,他們被送到馬努斯島服刑。澳大利亞軍人為了報復,要他們扛石頭、木頭,頂著(zhù)烈日跑步,不時(shí)鞭打他們,“不過(guò),比起日本軍人對待戰俘,寬厚多了”。
他說(shuō),服刑七年后臺籍戰犯陸續遣送回日本,日本政府依國籍法,將他們視為臺灣人,甚至指稱(chēng)虐待俘虜是臺籍監視員行為,和日軍無(wú)關(guān)。
不過(guò),老人說(shuō),“回到臺灣,帶著(zhù)戰犯的標記,長(cháng)時(shí)間受到監控,只能在社會(huì )底層勉強謀生!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shù)俊鎭?/font>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