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顯示:臺灣6成艾滋病毒感染者延遲診斷
2008年02月18日 14:34 來(lái)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發(fā)表評論

中新網(wǎng)2月18日電 艾滋病毒感染者一旦發(fā)病,最快會(huì )在一、兩年內死亡,感染者盡早接受診斷及治療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但臺大一項研究顯示,臺灣高達六成艾滋病毒感染者有“延遲診斷”情況,又以高收入、高知識分子最常諱疾忌醫。
據臺灣《中國時(shí)報》報道,臺大內科醫療團隊在臺灣艾滋病學(xué)會(huì )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 )中發(fā)表研究報告稱(chēng),以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經(jīng)該院診斷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140名病患為研究對象,其中84人血液中的CD4細胞數(人體內最重要的防御細胞)低于200個(gè)/μL,即高達六成患者的免疫力極度低下,即使當下尚未發(fā)病,也隨時(shí)有衍生各種致命伺機性感染的可能。
臺大內科部感染科主任張上淳表示,未感染艾滋病毒的健康男性,CD4值通常在400至1200之間,女性在500至1600之間;若不幸成為艾滋病毒感染者,體內的艾滋病毒便會(huì )大量復制并吞噬CD4細胞,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
對照延遲組84人與未延遲組56人的背景,前者明顯多屬高收入、高知識分子,且平日多有定期運動(dòng)、補充健康食品的習慣;后者反而有較高比例最近六個(gè)月內曾有不安全性行為,且曾濫用毒品。
張上淳分析,高收入、高知識分子可能對自我健康的掌握過(guò)度自信,以致輕忽對艾滋病毒的防備。此外,外界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污名標簽化,往往也是這群社會(huì )菁英不愿面對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的原因。
另外,從整體來(lái)看,140名患者中只有44%自知屬于艾滋病毒高風(fēng)險群,警覺(jué)性明顯不夠。
【編輯:官志雄】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