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6日電 臺當局拆除“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牌匾進(jìn)入倒計時(shí)。泛藍“立委”5日火力全開(kāi),痛批臺“教育部長(cháng)”杜正勝搞“文字革命”。親民黨“立委”張顯耀更嗆聲:“若敢拆‘大中至正’,將號召十萬(wàn)人包圍‘教育部’!
據臺灣《中國時(shí)報》報道,張顯耀痛批杜正勝為了打倒“蔣家店”,要求保一警隊進(jìn)駐,要拆除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牌匾,導致警察被夾在中間對峙;保安警察要跟臺北市警察相互打架,造成臺灣警力的浪費。
泛藍“立委”李慶安質(zhì)疑,“大中至正”是不偏不倚、大公無(wú)私、堂堂正正、中道中庸,“教育部”為何要大動(dòng)干戈,急急忙忙地拆除牌匾?她嘲諷,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名字與“大中至正”中的“至中”同音,因此,只要變更四字順序為“至中大正”就可改變此牌匾的命運。
國民黨“立委”洪秀柱則說(shuō),“大中至正”釋義為“極為公正,不偏不倚”,出處源于明朝王陽(yáng)明《傳習錄》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陳水扁卻將此四字視為“照妖鏡”,擔心自己的惡行被照出來(lái),才會(huì )迫不急待把這四個(gè)字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