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曲在比賽中。(本報資料圖片)
曲棍球(Hockey)這一名稱(chēng)起源于法語(yǔ),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曲棍球運動(dòng)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在古代埃及、波斯、希臘和中國都有類(lèi)似曲棍球運動(dòng)的記載,F代曲棍球起源于19世紀的英國。男子曲棍球在1908年第4屆倫敦奧運會(huì )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曲棍球在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huì )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1958年第3屆東京亞運會(huì )上,曲棍球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亞洲勁旅曾一統江湖
作為一項起源于英國的運動(dòng),曲棍球在英聯(lián)邦國家和地區相當普及,而且競技水平非常高,其中,尤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為最,兩隊的爭霸戰綿延數十年。從上世紀20年代開(kāi)始的30年間,印度男曲幾乎壟斷了所有世界冠軍,奪得了從1928年至1956年共6屆奧運會(huì )的金牌,他們的奧運會(huì )曲棍球金牌總數也達到了8枚,獨領(lǐng)風(fēng)騷。
亞洲球隊最后一次問(wèn)鼎奧運會(huì )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huì )上,當時(shí)巴基斯坦隊獲得男子曲棍球金牌,這也是他們的第3枚奧運會(huì )金牌。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huì ),女子曲棍球第一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在過(guò)往8屆奧運會(huì )上,韓國隊兩次獲得銀牌。2002年澳門(mén)冠軍杯賽,中國女曲在韓國籍主帥金昶伯的率領(lǐng)下奪冠,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huì )上摘得銀牌,這兩支亞洲勁旅長(cháng)期處于世界一流行列。
韓國“金老師”的接力賽
在上世紀90年代,除足球項目以外,聘請著(zhù)名外教執教還是件新鮮事,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就是較早一批探路者。1999年,中國曲棍球協(xié)會(huì )力邀韓國名帥金昶伯來(lái)華,沒(méi)想到后者在中國女曲的帥位上一干就是9年,成為中國國字號隊伍中連續在任時(shí)間最長(cháng)的外教。在這期間,金昶伯欽點(diǎn)了國家隊隊長(cháng)馬弋博、后防中堅周婉峰等一批隊員入隊,打造了空前強大的“金家軍”。在每年一屆的冠軍杯賽上,中國隊多次獲得前3名的佳績(jì),3屆奧運會(huì )更是一步一個(gè)臺階,直到北京奧運會(huì )上獲得銀牌。
北京奧運會(huì )后,中國曲棍球協(xié)會(huì )沒(méi)有和金昶伯續約,轉而選擇了另一位韓國籍名帥金相烈,后者是國際曲聯(lián)的高級講師,理論水平相當高。2006年多哈亞運會(huì ),正是在金相烈的率領(lǐng)下,中國男曲創(chuàng )紀錄地獲得了亞軍,并直接拿到北京奧運會(huì )的入場(chǎng)券。應該說(shuō),金相烈憑借對中國球員的了解及出色的執教戰績(jì),證明自己的實(shí)戰能力同樣不俗。
不過(guò),隨著(zhù)金昶伯時(shí)代的一批老將大面積退役,金相烈面臨著(zhù)隊伍大換血的考驗。今年出戰冠軍杯,中國女曲在6支隊伍中排名墊底,9月出戰世界杯,年輕的女曲最終名列第8。
在北京奧運會(huì )前的2006年馬德里世界杯賽上,金昶伯率領(lǐng)的中國隊因為集體感冒,最終名列第10;蛟S,金相烈能在隨后兩年里復制當年中國女曲的奇跡,在倫敦奧運會(huì )上迎來(lái)巔峰。
全力爭取倫敦奧運“門(mén)票”
亞洲女曲各隊的實(shí)力都在變化中,總體上看,韓國隊漸漸完成了新老交替,而日本隊正在成長(cháng)為一支強隊,中國女曲則剛剛步出低谷。
在今年9月進(jìn)行的女曲世界杯賽上,共有12支隊伍參賽,其中來(lái)自亞洲的韓國隊、中國隊、日本隊等3支隊伍最終分別排名第6、第8和第11。在該屆世界杯上,同居B組的中韓兩隊在小組賽首輪就狹路相逢,結果中國女曲以1比2憾負。事實(shí)上,中韓之爭一直都是亞運會(huì )曲棍球比賽的主題。2006年多哈亞運會(huì ),中國女曲正是通過(guò)與日本隊的一場(chǎng)“默契球”,將韓國隊擠出決賽圈,并最終戰勝日本隊奪冠。男曲方面,中國隊在多哈亞運會(huì )上爆冷擠掉傳統勁旅印度隊和巴基斯坦隊,和韓國隊會(huì )師決賽。中國男曲想要在廣州亞運會(huì )上重溫舊夢(mèng),難度相當大。
廣州亞運會(huì )女曲冠軍和男曲前兩名將獲得倫敦奧運會(huì )參賽席位,因此可以預見(jiàn),亞洲各隊都會(huì )精英盡出,力拼奧運席位。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中心主任雷軍表示:“不管男曲還是女曲,中國隊的亞運會(huì )目標肯定是全力爭取倫敦奧運會(huì )參賽資格!薄 本報記者 孫嘉暉
![]() |
【編輯:蒲波】 |
![]() |
專(zhuān)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huì )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