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中國亞運代表團名單解讀:新軍擔綱為奧運 大球項目需“正名”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北京時(shí)間26日下午,第十六屆亞運會(huì )中國體育代表團正式成立,其1454人的參賽規模,創(chuàng )造了亞運史上的新紀錄。
解讀各參賽隊的名單,也許能對中國代表團的廣州亞運之行窺斑見(jiàn)豹:
首先,新兵擔綱,著(zhù)眼奧運。
現在距倫敦奧運會(huì )不到兩年時(shí)間,這次在本土舉行的亞運會(huì )成為中國代表團最好的練兵機會(huì )。雖然中國亞運健兒中包括劉翔、林丹、王勵勤等35名奧運冠軍,但參加過(guò)北京奧運會(huì )的只有261人,占所有參賽選手(977人)的1/4強,更有超過(guò)2/3的選手從未參加過(guò)奧運會(huì )、亞運會(huì )等綜合性國際大賽。在跳水、體操、舉重、乒乓球、羽毛球等中國傳統優(yōu)勢項目中,中國隊更是小鬼當家,一批“90后”有望從廣州亞運走向倫敦奧運;
其次,大球低谷,傾力正名。
近幾年,中國大球項目在國際和洲際大賽中頻遭滑鐵盧——曾作為中國體壇旗幟的女子排球隊不僅在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中平歷史最差戰績(jì),還在亞錦賽中負于泰國隊失去冠軍寶座;一直雄霸亞洲的中國男籃也在天津亞錦賽中負于伊朗無(wú)緣登頂;曾獲奧運會(huì )和世界杯雙料亞軍的中國女足難在亞洲稱(chēng)雄,備受關(guān)注與爭議的中國男足更是淪落到亞洲二流甚至三流。因此,對于中國大球項目而言,半個(gè)月后的廣州亞運會(huì )是最好的“正名”機會(huì ),各隊盡遣主力,以搶占“被淪陷的高地”。
第三,基礎項目,重兵出擊。
北京奧運會(huì )后,“從(世界)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jìn)”就成為中國體壇最為明確的目標之一。田徑、游泳、水上等基礎項目的成績(jì),恰恰是衡量競技體育強國的重要標桿之一。此番廣州亞運,中國隊在幾大基礎項目中均派出了新老結合的精英陣容,力求在金牌總數蟬聯(lián)第一的同時(shí),以基礎項目的優(yōu)勢確保亞洲競技體育強國之位。
第四,搭建橋梁,全面發(fā)展。
本屆亞運會(huì )新增了龍舟、圍棋、象棋、輪滑、體育舞蹈、板球等6個(gè)非奧運項目,使得非奧運大項達到14個(gè),中國代表團將參加除卡巴迪外所有項目的角逐。廣州亞組委競賽部技術(shù)處周東波處長(cháng)介紹,亞運會(huì )的目的在于推動(dòng)亞洲體育運動(dòng)的發(fā)展,推進(jìn)亞洲各國和地區的體育文化之間的交流。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司長(cháng)蔡家東則表示,中國代表團全面參賽的目的是促進(jìn)奧運項目和非奧項目的全面發(fā)展。(完)
![]() |
【編輯:張明】 |
![]() |
專(zhuān)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huì )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