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史之失蹄
三次丟冠,上屆最慘
首次心痛始于1985年。錢(qián)澄海帶隊出征吉隆坡亞錦賽,當時(shí)中國男籃已闖進(jìn)四強,但在其后的爭冠循環(huán)賽中連續敗在韓國和菲律賓手下,最終僅名列第三,五連冠戛然而止。
再一次丟掉冠軍是在12年以后,仍然是止步于五連冠。1997年利雅得亞錦賽,少帥張斌領(lǐng)軍的中國男籃以亞特蘭大奧運會(huì )八強身份高調出擊,結果被低調的韓國隊在半決賽中用三分雨挫敗,這次中國男籃最終還是名列第三。
最后一次、也是最近一次丟冠,是兩年前的日本德島亞錦賽。為備戰次年在家門(mén)口舉行的奧運會(huì ),中國只派出由二線(xiàn)陣容構成的青年軍參賽,誰(shuí)都知道這樣的組合奪不了冠軍,中國籃協(xié)明顯是在“抓大放小”。但誰(shuí)都沒(méi)想到最終中國二隊的成績(jì)會(huì )這么糟,小組沒(méi)出線(xiàn),名次排位戰也乏善可陳,最后只排在第10位,估計以后中國男籃都不可能再“刷新”這一亞錦賽征戰史上的排名新低了。
溯史之威水
十次血洗“中國制造”
亞錦賽從來(lái)都是“血案”頻生之地,且絕大多數超大分差都是作為洲際大佬的中國男籃所制造,最多的一次,是1985年吉隆坡亞錦賽,中國隊138比31血洗印尼,分差高達107分,為歷屆亞錦賽分差之最。
如果把“中國制造”的超大分差設定為十款,最小一場(chǎng)也有55分,那是2003年哈爾濱亞錦賽,中國隊117比62勝印度。分差由小到大,接下來(lái)是巴基斯坦成為連續被中國男籃蹂躪的對象———1981年卡拉奇亞錦賽,其被中國128比58完爆,后來(lái)在1993年雅加達亞錦賽,巴基斯坦又以40比112輸給中國,兩場(chǎng)比賽分別凈負70分和72分。
科威特在1991年日本亞錦賽也曾輸給中國72分,那次中國是以123比51取勝。與此接近的分差還有3場(chǎng):1977年吉隆坡亞錦賽,中國106比33勝巴林,分差73分;2001年上海亞錦賽,中國121比46勝泰國,分差升至75分;而早在1983年中國香港亞錦賽上,印尼就曾以58比135輸給中國77分,兩年后以107分再負中國只能說(shuō)是悲劇的一個(gè)延續。
除巴基斯坦、印尼,兩次被中國男籃血洗的還有泰國,分差比2001年時(shí)的75分多了6分,即1977年吉隆坡亞錦賽,中國131比50贏(yíng)了他們81分。
曾在1993年雅加達亞錦賽上爆冷戰勝過(guò)中國的沙特男籃,在2005年多哈亞錦賽遭遇恥辱性痛打,和中國隊的比賽,其全場(chǎng)只得10分,中國則得了98分,88分為十款“血案”中的分差第二高。本次小組賽中國隊是否會(huì )再次制造血案,未來(lái)一周將有結果。
需要補充說(shuō)明的是,10次血洗對手并不代表亞洲賽場(chǎng)上的最大分差就一定是中國制造。在2002年于中華臺北舉行的第16屆女籃亞青賽上,日本曾以205比21大破蒙古,184分才是亞洲洲際戰史上的分差第一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