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籃排、乒羽、跳水、110米欄……大牌明星壓陣的項目,成為眾人關(guān)注的焦點(diǎn),一些冷門(mén)項目卻很少有人問(wèn)津;中國代表團派出了劉翔、郭晶晶等多名奧運冠軍,但日本和韓國卻雪藏了大部分精英,相當于派青年軍出戰。這樣一來(lái),東亞運動(dòng)會(huì )的存在價(jià)值受到了外界懷疑,而組委會(huì )也正在醞釀改革。
其實(shí),包括中國奧委會(huì )副主席于再清和日本奧委會(huì )主席竹田橫在內的委員已達成共識,傾向于將東亞運參賽選手年輕化,用來(lái)鍛煉新秀、準備奧運,然而其他國家和地區卻不希望東亞運完全轉為青年級別的運動(dòng)會(huì )。尤其對于主辦國或者地區而言,這樣顯然很難有吸引力。
改革勢在必行。東亞運動(dòng)會(huì )自開(kāi)辦之初就設有一些非奧項目,包括像保齡球、臺球等,這次在香港又增加了壁球,意在激發(fā)那些在奧運項目中難以拿到獎牌的參賽隊伍的熱情。于是相關(guān)人士提出一個(gè)想法:在參賽選手年輕化的同時(shí),再增加一些非奧項目。據了解,最有創(chuàng )意的一項提案,竟然是加入在中國、日本、韓國及港澳臺地區都有深厚群眾基礎的項目——麻將。
四年之后,麻將能否作為一項體育競賽,登上大雅之堂?現在還很難說(shu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