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shuō)汶川震災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一種舉國救援與舉國悲傷的力量,但這其實(shí)只是一種意外的收獲。面對災難,我們所有人都只是盡力承擔,所表達的都只是對生命發(fā)乎本能的珍重。
正是基于生命至上這樣一種人類(lèi)社會(huì )普適的文明,國際社會(huì )紛紛向災區伸出援手,一些國家派出救援隊趕赴災區實(shí)施救援。我注意到《國際先驅導報》有這樣一條消息,5月21日凌晨,60名日本救援隊員乘包機回國。面對歡迎的隊伍,隊員們臉上沒(méi)有絲毫笑容,而是表情凝重!盀膮^人民的悲痛,還有今后生活的艱難,我們都有切膚之感。感受到了這些,如果心情還很陽(yáng)光的話(huà),就太不正常了!本仍牳眻F長(cháng)大河內克郎這樣說(shuō)道。在救援隊舉行的記者招待會(huì )上,不止一位隊員眼角含淚。這樣的沉重與淚水,超越了國界,流露的只是人性的本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huì )像大河內或日本救援隊員那樣,擁有人性的基本認知。據5月27日《新快報(blog)》報道,以出演電影《本能》中性感女殺手一角聞名的好萊塢女星莎朗·斯通日前在戛納接受訪(fǎng)問(wèn)時(shí),將汶川大地震形容為一起“有趣的事情”,并暗指四川地震是“報應”(karma)。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起各方聲討,在戛納采訪(fǎng)的各國媒體均表示地震是自然災害,出于對人的尊重,莎朗·斯通絕不應該口出此言。到底是什么樣的隔閡,什么樣的成見(jiàn),讓她拋棄了起碼的人性與生命意識?
哲學(xué)家與社會(huì )思想家、神學(xué)家、音樂(lè )家、終身在非洲醫療傳道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阿爾伯特·史懷哲說(shuō):“對生命敬畏的感覺(jué)是絕對的倫理!敝挥性谧鹬厣、愛(ài)護生命、敬畏生命的基礎上,方能談及其他。反之,則與人性相違背,也與人類(lèi)文明相違背。若說(shuō)日本救援隊員的眼淚,流出的是一種文明的答案,那么莎朗·斯通的冷漠,所指向的恰恰是文明之困境。
面對數以萬(wàn)計平民的死難,大河內的沉重可以讓我們慶幸一種普世文明的保有,而莎朗·斯通的言論也足以讓我們對文明的困境保持深刻的清醒。不論是汶川震災,還是此前中國在奧運火炬傳遞中所遭遇的騷擾、中國在崛起中所承受的挑剔,這樣一種困境一直如影隨形。這就更加需要我們以更加文明的方式,在種種非難中成長(cháng)。換言之,越是處于困境之中,我們越需要建構起一些最基本的文明與思想。作者:楊耕身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