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5日電 民政部今日在國務(wù)院新聞辦舉行的2005年中國救災工作及社會(huì )捐助情況新聞發(fā)布會(huì )上透露,2005年中國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當年中國自然災害主要呈現出九大特點(diǎn):
一是災害來(lái)勢猛,持續時(shí)間長(cháng),發(fā)生范圍廣,自第一季度新疆出現大暴雪至十月初福建的臺風(fēng)和渭河與漢江的洪澇,各類(lèi)災害連綿不斷。
二是臺風(fēng)登陸個(gè)數在76天中多達8個(gè),并多集中在福建和浙江兩省,強度普遍偏大,18號臺風(fēng)“達維”為1974年以來(lái)我國華南地區遭遇的最強臺風(fēng)。
三是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fā)生,黑龍江寧安市沙蘭鎮、新疆阿勒泰、廣西西江和安徽大別山等部分地區出現百年或幾十年不遇的災害。
四是因災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多達1570.3萬(wàn)人,僅次于大災之年的1998年,其中浙江為424.4萬(wàn),居全國第一,依次是福建371.3萬(wàn),廣西124.1萬(wàn),江西93.1萬(wàn),廣東69.5萬(wàn),湖南65.1萬(wàn),安徽56.8萬(wàn)。
五是因災死亡人口2475人,主要集中在華東、西南、中南和東北等地區,尤以四川、云南、福建、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和黑龍江較多。
六是洪澇災害造成四川達州、新疆阿勒泰、江西九江和福建福州等城市大面積進(jìn)水,城市災害凸現。
七是部分省份遭災較重,損失較大。受洪澇和臺風(fēng)等災害影響,浙江、福建、安徽、海南、四川5省損失均過(guò)百億元。
八是西部地區災害呈現復雜局面,大面積干旱與局部洪澇與地震災害并存。在持續干旱的同時(shí),由于氣候變暖以及極端氣候現象增加,2005年在西藏那曲、甘肅定西、青海海東地區及新疆、內蒙古等地都出現了小范圍的洪澇災害,導致農民房屋被毀。8月,云南的曲靖與文山,新疆的阿克蘇與和田地區均發(fā)生了5級以上地震。貧困地區災害的復雜性,加大了救災工作的難度。
九是全國因災直接經(jīng)濟損失2042.1億元,為5年來(lái)同期最高,海南全省、東北等部分地區受災程度深,災民生活面臨困難。(據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