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3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28日,飛虎隊員黃煜臻(James Wong)和近50名華裔戰友踏入了位于華盛頓的國家航太博物館新館。這也是華裔飛虎隊老兵首次在華盛頓舉行的重聚活動(dòng)。
1938年,當時(shí)11歲的黃煜臻離開(kāi)家鄉廣東臺山,逃到了美國。五年后,美國志愿援華第十四航空隊(即“飛虎隊”)由美國退休飛行教官陳納德創(chuàng )立,黃煜臻和近千名和他一樣懂華語(yǔ)的華裔年輕人接獲美軍征召,編入第十四航空后勤隊(The 14th Air Service Group),又回到了中國,分散在昆明、西安、重慶、仰光等城市,支援“飛虎隊”阻斷日軍在西南的蠶食鯨吞野心。
黃煜臻和近50名屬第十四航空后勤隊的華裔袍澤,在美國國殤日舉辦兩年一次的重聚活動(dòng),也是該活動(dòng)第一次在華府舉行,老戰友們不再年輕,有的由家人攙扶、有的坐輪椅,踏入了華府的國家航太博物館新館。
機首上畫(huà)上了虎鯊的“飛虎隊”P(pán)-40戰斗機、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為二次大戰畫(huà)下休止符的Enola Gay轟炸機、二戰時(shí)打下最多日本戰機的P-38J,這些他人心目中的“古董”,每個(gè)老兵都如數家珍,“P-40虎鯊戰斗機的機翼兩側都有機關(guān)槍?zhuān)瑨呱淙諜C屢建奇功”,85歲的吉米余(Jimmy Yee)戰時(shí)專(zhuān)責戰機維修,看到老戰機就好象老友重逢般興奮。
走進(jìn)歷史,60多年前的槍林彈雨又重現腦海,“我們已垂垂老矣,這段歷史、華裔軍人對中國戰區的貢獻,卻始終被刻意跳過(guò)、忽略”,黃煜臻說(shuō),每次的戰友重聚一年少過(guò)一年,讓他心痛也遺憾。
第十四航空隊是二戰時(shí)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1941年秋夏之間編訓成軍,主要在中國、緬甸對抗日軍,近百名“飛虎隊”飛行員都是美籍白人,在美軍中國戰區司令史迪威(Joseph Stilwell)的要求及羅斯?偨y支持下,第十四航空后勤隊于1942年11月成立,為了增進(jìn)與中國空軍的溝通與組訓效率,從1942年底至1945年間共征召約1200名后勤兵,分別具有通訊、機械、電子、火藥技能,其中95%都是華裔。
“飛虎隊的戰績(jì)顯赫,尤其是在緬甸仰光殲滅了敵機兩百多架,在軍事航空歷史上一直是一個(gè)奇跡,也廣為世人傳頌,地面這群華裔后勤兵的出生入死卻鮮為人知”,1945年解役的一名老飛虎隊員稱(chēng),這段歷史被刻意淡化或省略,據傳是陳納德和頂頭上司史迪威的不和導致,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見(jiàn)到真相還原,也告慰先走一步的華裔袍澤。
首次在華府舉行的“飛虎隊”后勤隊老兵重聚,從26日起在華府近郊北維水晶市舉行四天,除了26日的重頭戲:第十四航空后勤隊史實(shí)研討,主要參訪(fǎng)行程還包括阿靈頓國家公墓、二戰將士紀念碑、國家航太博物館等,28日晚宴活動(dòng)則邀請“飛虎隊”陳納德將軍遺孀陳香梅擔任主要演講人。(許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