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五日,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cháng)曾俊華在立法會(huì )大樓會(huì )議廳向立法會(huì )提交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年度財政預算案。 中新社發(fā) 譚達明 攝
2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cháng)曾俊華宣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讓人很是感慨:預算案文本非常詳細,總共七大本大16開(kāi)黃色封面的“大書(shū)”。最薄一本是《政府財政預算案撥款條例草案言辭》共42頁(yè)。而分量最足的三本預算賬本達1150多頁(yè),記者粗略估算,七本預算案總量加起來(lái)近20斤,開(kāi)支甚至詳細到坐椅。為讓市民能充分了解財政預算案,香港政府出盡各種招數:派傳單、建網(wǎng)站,上電視、接熱線(xiàn),全方位披露財政預算案內容。(2月26日《南方都市報》)
最大程度地公開(kāi)、吸納最多的人參與討論,盡管這是一項讓人想起來(lái)就“頭大”的工作,但政府部門(mén)別無(wú)選擇。一張坐椅的用度,在巨大的政府財政中是微小的,但正是一個(gè)個(gè)微小的層面,才構筑其一個(gè)龐大的財政正義。只有讓政府每一項用度的邊界都在程序上有所保證,才能避免動(dòng)輒億萬(wàn)元的資金浪費,才能讓我們耳熟能詳地“把納稅人的錢(qián)用到刀刃上”落到實(shí)處———這不是小題大做,而是責任政府的份內工作。
應該承認,建立一套健全的預算監督體系需要很長(cháng)一段時(shí)間,從粗化的億萬(wàn)元投向何處,到細化的坐椅資金從哪里來(lái),這中間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細化到坐椅的預算監督表面看耗時(shí)耗力,但剛性的“高壓線(xiàn)”一旦建立起來(lái),其“節省”的資金也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加強在“入口”上的預算監督體系,不怕慢,就怕站。
□畢詩(shī)成(陜西 編輯)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shù)俊鎭?/font>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