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16日電 衛生部消息,衛生部近日印發(fā)《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工作規范(試行)》,以進(jìn)一步規范中國醫療衛生機構對狂犬病暴露人員的處理工作!兑幏丁钒ū┞斗旨壖疤幹迷瓌t、傷口處理、暴露后免疫、被動(dòng)免疫制劑使用等幾部分。
根據暴露性質(zhì)和嚴重程度,《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工作規范(試行)》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以下三級,并分別采取不同的處置原則。I級為接觸、喂養動(dòng)物或完好的皮膚被舔,暴露程度為無(wú),處置原則是確認病史可靠則不需處置。II級為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無(wú)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暴露程度為輕度,處置原則是立即處理傷口并接種狂犬病疫苗。III級為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jiǎn)翁幓蚨嗵庁灤┬云つw咬傷或抓傷;破損皮膚被舔;粘膜被動(dòng)物體液污染。暴露程度為嚴重,處置原則是立即處理傷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動(dòng)免疫制劑(動(dòng)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醫療衛生機構在判定暴露級別并告知患者狂犬病危害及應采取的處置措施后,應立即開(kāi)展處置工作!兑幏丁诽岢,人被犬、貓等宿主動(dòng)物咬、抓傷后,凡不能確定傷人動(dòng)物為健康動(dòng)物的,應立即進(jìn)行受傷部位的徹底清洗和消毒處理。局部傷口處理越早越好,就診時(shí),只要傷口未愈合就應按以下步驟進(jìn)行傷口處理。徹底沖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消毒處理為徹底沖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傷口。沖洗和消毒后傷口處理應遵循只要未傷及大血管,盡量不要縫合,也不應包扎。傷口較大或面部重傷影響面容時(shí),確需縫合的,在做完清創(chuàng )消毒后,應先用動(dòng)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作傷口周?chē)慕䴘欁⑸,數小時(shí)后(不低于2小時(shí))縫合和包扎;傷口深而大者應放置引流條,以利于傷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除。傷口較深、污染嚴重者酌情進(jìn)行抗破傷風(fēng)處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它感染。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種,原則上是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