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4日電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據光華日報報道,即使大馬華人對先祖的故鄉已印象模糊,但重視倫理道德觀(guān)念的華人,始終不忘在清明時(shí)節拜祭先祖。
"清明節是中華的一種文化,亦是民族的一部分。對我們而言,是兄弟姐妹們集聚一起的家庭日,讓我們共同追思至親親人,以及盡孝道的節日。"祭掃的鄧日潛如是說(shuō)。
·鄧日潛:四代同堂祭祖
鄧日潛說(shuō),今早,他帶著(zhù)87歲的老父親鄧景云,以及哥姐們,各自攜帶著(zhù)家眷,一起來(lái)拜祭大媽媽及小媽媽。而通過(guò)清明節祭祖,鄧家四代同堂的景象,讓人深切感覺(jué)家庭血緣鏈帶的可貴。
·施江榮:應代代相傳
至于亦選擇今日拜祭父親的施江榮(51歲)表示:"清明節是中華的一種文化,亦是民族的一部分。子女拜祭祖先,追思至親先人事跡的意義至為重大,所以我覺(jué)得清明節應當一代一代持續下去。"
舉家移居吉隆坡30多年的施江榮,上周還不辭勞遠地北上家鄉亞羅士打祭拜公公、婆婆和大伯。
當地老人介紹說(shuō),清明節拜祭旨不在以三畜、金銀元寶蠟燭奉獻先祖,最重要的還是讓華人子女們慎終追遠、崇敬祖先及追思孝道的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