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9日電 至少在景觀(guān)的意義上,中國“最北方”的建筑標本與“最南方”的建筑標本匯聚在了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chē)乃聫R里。
在俗稱(chēng)“外八廟”的避暑山莊周?chē)聫R群中,輕易可見(jiàn)具有西藏高原特色的“最北方”建筑群。仿照西藏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之廟”是其中之一,它在承德另一個(gè)名稱(chēng)就叫“小布達拉宮”。
這座“小布達拉宮”始建1767年,歷經(jīng)4年竣工。它仿照了西藏布達拉宮“城”和山頂兩個(gè)部分,墻壁紅白相間,有藏式平頂碉房、藏式臺塔、藏式殿堂等,但它又不僅是西藏布達拉宮的復制品,它在模仿中融合了漢族建筑傳統,“漢藏合一式”的建筑特色在這棟占地22萬(wàn)平方米的寺廟中隨處可見(jiàn)。
比如它有明顯的中軸線(xiàn),左右對稱(chēng)地形成了幾重四合院落,并建有漢式殿閣。整個(gè)寺廟不僅有象征藏族佛教的“大象”把門(mén),象征清朝皇權的“獅子”也在寺廟中“忠于職守”。
與“小布達拉宮”性質(zhì)相似的另一個(gè)寺廟是“須彌福壽之廟”。它的模仿對象是藏傳佛教班禪在西藏日喀則的居住之所——扎什倫布寺。在“須彌福壽之廟”這個(gè)名稱(chēng)中,“須彌”即是藏語(yǔ)中的“扎什”,“福壽”即為藏語(yǔ)中的“倫布”。
“須彌福壽之廟”仍是“仿中有創(chuàng )”的“漢藏合一式”建筑。寺廟的群樓圍著(zhù)主殿,與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布局相似。但它又保留了傳統漢式宮殿的格局,用一條中軸線(xiàn)劃界,以這條線(xiàn)為中心前后布置了數重院落。
中國“最南方”的建筑標本有些“意外”地坐落在了避暑山莊這棟位于華北平原的皇家園林中。在避暑山莊“四區”之一的“湖區”,“小橋流水”式的南方建筑標本清晰可見(jiàn)。
仿照蘇州“滄浪亭”的“滄浪嶼”是其中之一。南方園林的睡蓮、紅鯉、假山、亭閣讓“滄浪嶼”成為避暑山莊的“園中之園”。
在其一處中心殿堂中,檐下懸著(zhù)的就是康熙題筆的“滄浪嶼”!皫Z”中錯落曲折的小庭院讓江南水鄉的韻味綿深幽長(cháng)。
另一處“南方建筑標本”是“煙雨樓”,即是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的復制。
一生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據稱(chēng)非常欣賞浙江嘉興南湖的“煙雨樓”,所以在興建避暑山莊的過(guò)程中,直接把“煙雨樓”搬到了避暑山莊,要求“不求其形同,重求其神似”,在意境上通過(guò)樓閣、亭廊等景觀(guān)“做足”了江南“文章”。